【聯合報╱記者蔡惠萍/台北報導】2009.04.23 03:58 am
交部將要求地方先有運量再談捷運,並自負營運虧損;「方向是正確的!」交大運研所所長黃台生說,應從發展大眾運輸角度去看捷運,而非從捷運看大眾運輸,要地方自負盈虧,「地方就不敢再吵著要蓋捷運了」。
明道大學管院院長藍武王持不同的看法。他認為「供給可以領導需求」,政府可以在捷運車站高密度開發,蓋捷運時順便把周邊土地開發起來,自然可以創造運量需求,「不能說先有需求再來看蓋不蓋」。
(可是中央、地方就是沒錢開發土地吧?)
黃台生表示,發展捷運前,應該先看城市公車路網的成熟度,包括車種、班次、路線等,不是一下子就跳到捷運,高雄的情況就有點類似。除了台北以外,「其他地方蓋了都會有問題」。
他說,縣市政府希望蓋捷運、輕軌,要中央來埋單,但因為捷運雖然運能大卻也最貴,且只有一條線,地方應該先把公車做起來;對於交通部往後要地方政府負擔營運虧損,他認為,這樣可以讓地方政府去檢視是否有能力承擔,就不會吵著要蓋捷運,「交通部這個底線要把握住」。
對於中捷未來由高鐵局興建,「這很糟糕!」他說,中央替地方興建,將來如果營運不如預期,地方就會推說「是你蓋給我的啊!」
藍武王說,城市各有不同的特性及人口型態,同樣一百萬人的城市,有的很集中、有的很分散,無法用單一標準去看蓋不蓋捷運。
至於中小型城市要如何發展公共運輸,他建議,可以先從棋盤式公車、公車專用道或利用台鐵的城際運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