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記者吳佩玲/桃園報導】2009.12.15 03:18 am
有百年歷史的桃園大圳,又到年終歲修時,桃園農田水利會19日上午8時至下午2時,要帶縣民去地底下健行,5.7公里約走2小時30分,水深約25公分,民眾可準備布鞋、替換鞋子前往,體會桃園大圳的偉大。
桃園水利會會長李總集表示,桃園大圳完工於1924年,是北部早期最大的水利工程,桃園縣最重要的文化資產,也是桃園縣唯一的綠色水源,更是維繫農業及生活機能的大動脈。
桃園縣有原住民、客家人、閩南人、外省族群,但在大圳完工後,因為不分族群,都共飲著來大圳的水,所以桃園大圳也變成族群融合最重要的地標。
桃園大圳由石門峽至八德市大湳地區,近20公里長的導水路,大部分是在地底下,穿山造橋銜接,在地下以涵洞隧道開鑿,一般人很難理解大圳工程的偉大,直到民國85年以後,會長李總集決定利用每年11 月至翌年1月底歲修停水間,開放民眾大圳隧道健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